房屋/土地移轉方式比較:買賣、贈與、繼承
當房產要從父母轉移到子女名下,常見有三種方式:買賣、贈與、繼承。
不同方式在法律性質、注意事項、稅務影響上都有差別。
① 買賣移轉
法律性質:屬正常交易(直系二親等買賣,需國稅局審核)。
注意事項
須有實際金流證明(銀行匯款、薪資帳戶等)。
價金不得來自賣方貸款或借款。
需向國稅局申報,取得【非屬贈與同意轉移證明書】才能登記。
稅務影響
土地增值稅:有機會適用自用優惠稅率 10%(一生一次/一生一屋)。
契稅:房屋現值 × 6%。
贈與稅:若金流證明完整 → 免徵。
房地合一稅:日後子女出售,以買賣價金為取得成本。
② 贈與移轉
法律性質:屬無償移轉。
注意事項
每人每年享免稅額 244 萬元,超過需課贈與稅(10% 起)。
可採「分年贈與」方式降低稅負。
稅務影響
土地增值稅:僅能適用一般稅率(20%、30%、40%)。
契稅:房屋現值 × 6%。
贈與稅:依公告現值+評定現值計算。
房地合一稅:子女將來出售時,成本為「受贈時公告現值」,稅負通常較重。
③ 繼承移轉
法律性質:所有權隨被繼承人過世,由繼承人依法繼承。可先立遺囑,但繼承人仍有特留分保障。
注意事項
遺產稅免稅額 1,333 萬元,另有各項扣除額。
稅務影響
土地增值稅:免徵。
契稅:免徵。
遺產稅:依遺產總額計算,扣除免稅額與扣除額後課稅。
房地合一稅:
繼承發生在 105/1/1 後,依被繼承人取得時間判斷新舊制。
若符合自住房屋要件,可選擇較有利的課稅方式(課稅所得 400 萬內免稅)。
✨ 快速結論:
想要立即轉移又能保有較高成本 → 買賣較有利。
想在生前規劃,且不急於賣房 → 贈與可分年進行。
百年後自然發生 → 繼承免契稅與土增稅,但要留意遺產稅規劃。